暂未开通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最近浏览
樱木

活跃


作者:安迪刚改名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一首歌《平凡之路》。现在越来越觉得做一个快乐的平凡人挺不错的。挑三个故事分享吧。
第一个,智商的普通
小时候我一直有个错觉,就是误以为自己很聪明。
我之所以得出这种荒谬的结论,最初的起因是我发现自己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情。比如一边和大人聊天,一边做数学题,一边看动画片,但时间和质量看起来都能保证。另外我学习很不用功,但是似乎每次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小学我显然是不学习的(那时候小学生似乎都不学习,现在看来倒是一个欢乐的年代);初中也是一直玩,只在考高中前看了一个月的书,竟狗屎运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这些巧合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很聪明,只是不努力而已。
这真是一种了不得的误解。高中我玩了两年,业余时间还画了部漫画,写了十几篇小说,倒是和杂志社的人混得不错。或许我再走偏一点可能现在成为什么X江写手也说不定。撇开我的“副业”,那时候我的成绩只在中游。但我很乐观,因为我相信我是“聪明”的,一定能够在最后“逆袭”。基于我当时的脑容量,我认定中考我花了一个月,那么高考我给三倍时间,三个月考上“四大名校”已经是一个保守的估计了。

那么想必大家也知道结局了,这次我错得离谱。我确实是认真复习了三个月,但是我一开始就发现课程信息量太大,东西太多,三个月考进四大名校希望渺茫。我逐渐意识到,中考因为太简单,只要心里把道理想明白就可以直接去考试;但是高考不仅需要“会”,而且需要一些练习的时间保证能够“稳定发挥”。例如,数学考130和考150的人的区别并不是最后一道大题会不会做的问题,而是在于130的可能刚刚达到150“会”的水平,然后临场发挥乘以一个失误系数于是结果是130;而150的人的水平其实远超过了150,他已经非常熟练,所以根本不会犯错。不幸的是,对于那时候我来说,130就要尽全力了……最后我不得不无奈地承认,三个月追平语数外理化生六门课,时间不够。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意识到我其实没那么聪明,再然后,我身边确实出现了一个只复习几个月就进清华的人,更加让我确信了智力的差距。这个人真的非常聪明,他看一遍书就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复述一遍;反观我,背诵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一直是件大麻烦。心算速度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的智商段位,差得实在太远。后来跟他聊,我还发现我所谓的“多任务处理技能”也并不是什么高智商的证明,甚至可能是一种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耐力不持久的体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是智力的一部分。
于是我终于意识到、并逐渐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这个事实了。
我觉得这个时点来得晚了些,要是我的“盲目自信症”尽早被诊断出来就好了!再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更聪明的人,这些人真的很多。顺便说一下,我认为歧视不聪明的人是不对的。诚然,我们会发现和智力差距过大的人交流,效率很低,智力占优的一方会觉得很累,进而不想再进一步交流。但是其实如果自己遇到智力领先自己太多的人,对方也会觉得跟自己交流很累,只是我们自己不自知而已。在大学阶段,我从一位非常尊敬的长辈那里学到了一种“智慧”,或者说“情商”,就是“尊重和包容一切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这真的很重要。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些人心中的“大神”,另一些人心中的“小透明”。
扯远了。我只是想说,就智力而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一个巨大的正态分布中占着一个位置。上帝他老人家捧起一把棋子——我们都是其中的一颗——然后随机抛洒在棋盘格子的不同角落,接着笑看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格子里漫步人生。作为棋子的我们,抬头看头顶上仍然是人声鼎沸,往后转却也都是密密麻麻一双双眼睛。
坦率地说,我肯定不算很笨的人。但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么巨大的基数下,上帝在这个正态分布里随手掉一粒面包屑,我想都能砸死一大堆人。。。我们并没有那么特别。
况且还有那么多聪明的人也很努力。所以,我逐渐开始正视努力的重要性。就像知乎上有人说的,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现在我发现,作为一个平凡人,如果能够不断通过努力提升,这种感觉也是挺棒的。
第二个,成长的普通

我小时候最崇拜的人,是我爸。
我一直觉得我爸聪明,善思辨。小时候我爸教我数学,解方程的题目从来不设xy,他会直接写个一个四则运算的算术式,并且心算出结果。而且他总是认为参考答案的解法很不聪明,总设法和我探讨出一些简便解法。这当然有副作用,我一直到高中之前还不习惯设变量解方程,而是写一个算术式算完一道题,不知多少次因为不按要求答题被老师扣分;但我却因此觉得我爸很有智慧。同时,我还觉得我爸明事理,有担当。他叙事客观,就事论事,讲究实证,有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轻信。所以每次我爸跟我妈意见不统一时,我都会站在我爸那边(当然现在看来,他们能够发生意见不统一或许只是因为我爸还不精通和女人沟通的技巧;所以我真是太对不起我妈了,作为补偿现我现在转而帮她说话,因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啊)。另外,我爸还拥有一系列与他所在行业毫无关系的副业的成就,让我非常羡慕。总之,我爸就是我的行为准则和模范。
后来我离开家,几年后又远赴重洋,跟爸妈打电话,慢慢的发现很多事情无法互相说服,他们的观点似乎也不大认同。作为子女,我当然表面还是乖巧应允,但内心渐渐知晓父母思维的局限。更糟的是,我发现还有很多比爸更聪明、更有格局、更“牛逼”的前辈。我甚至想,如果我是这样的前辈的子女,我的成长会更不一样也说不定!
好在这种想法很快就转瞬即逝了。因为我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事实,那么多爸爸,总有更牛的爸爸,我爸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我爱我爸妈,非常爱,这就够了。
我清楚地明白,我将来的小孩长大后,肯定也会认识到我的局限。所以还是那个爬格子理论,我认为我们的成长空间也是随机散落的棋子,往前看,往后看,都是一浪又一浪的芸芸众生。当我还是个小学生,和我爸以讨论算术式为乐趣的时候,或许我的同龄人正在地里帮助父母干活,或者在跟各种权贵掌柜们学习周旋。大家都是红尘中人,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并珍惜所拥有的,然后坚定往前走吧。

第三个,灵魂的普通

成年后,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并不那么完美的人。
有趣的是,一些影视作品,教育资料等,总是把人设定得很“圣人”,可能也正因为这样,我会觉得我理应要拥有一个perfect man/woman的品质,比如临危不惧,或者至死不渝这样的。如果有人做了错事,我会内心谴责,坚信如果我是他,我就不会这样。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恐怕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我就是个很俗的普通人。
例如,我缺乏耐心。对不感兴趣的事情,第一次我会勉强坚持到底,只是因为我要尊重别人的付出。但是第二次,我很难保证我还会出现在那里。
我贪吃。我知道在一些宗教里,贪吃是原罪。但是我现在宁愿大吃一顿然后运动2小时,也不愿意错过各种美食的诱惑。天知道我现在待的地方能吃到一顿中国菜有多难!
我浅薄。我经常从一些“智者”认为很浅薄的东西中找到无尽的“萌点”,并毫不悔改,乐在其中。例如,我可以打一天PS4的鬼泣,研究如何切换招式虐怪能够得到更多的分数,然后乐此不疲。
我很龟毛。出门旅游,我非常在意是不是好的酒店,好的床,好的浴室,好的交通工具。至于玩的内容,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恐怕我这样龟毛的性格现在也只有我先生能忍受了。
我爱花钱。能用钱解决我的都倾向于用钱解决。我一直有种观点,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用钱解决是综合损失最小的解决方式,因为少花钱必然有其它代价,换成了其它的东西例如时间,例如精力,例如心烦,那才是我输不起的。一些人认为这种观点是bullshit,虽然我一直兴致勃勃在朋友中推崇它。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想法总让我离俗人更近了一点,离圣人远了很多。
我喜新厌旧。我可以很有技巧地说我是“热爱探索”,但不得不承认过于旺盛的好奇心往往带着一个副作用就是喜新厌旧。通常当我搞懂了的时候,也就是我失去兴趣的那天。
我还是个颜控。我非常崇尚心灵美,但是我更愿意在颜值高的人中间找心灵美的。假如现在我的老板因为发现我在上班时间竟然不是画charts而是写知乎进而决定炒掉我的话,我希望她能让坐我对面那位金发碧眼、高鼻子大长腿的帅哥来通知我,而不是人力资源部那位和蔼的胖叔叔。我想这样我会觉得更容易接受一点。
……还有很多……
刚开始,对于我的不perfect,我有点疑惑,也有点feel guilty。但是后来,我逐渐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因为确实,我就是个普通人。况且,上帝散落了那么多的棋子,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磕磕碰碰的缺陷吧!好在我们磕磕碰碰,我们随机漫步,于是就有了大千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